
申論歸納解題分析
常規(guī)vs創(chuàng)新,抓住審題核心問法
近幾年來,申論考試題目別出心裁,問法多種多樣。而考生經常會忽略題干中的重要信息,十秒鐘即使答題,其實這是有些不合適的,故而,在這以幾道歸納概括的試題為例,希望可以提高考生對于審題的重視。
【常規(guī)審題】
1.“給定資料3”中X縣農村家宴中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請歸納概括其具體做法。
2.“給定資料”列舉了新形勢下呈現(xiàn)出的一些社會現(xiàn)象,請歸納概括出這些社會現(xiàn)象對形成社會風氣所產生的影響。
可以看出,以上的兩個問法還是常規(guī)問法,沒有脫離常見的要素,即概括原因,問題,影響和做法,那么這種問法,考生需要的就是確定題干主題,明確找點思路回到材料中,分層分類一一書寫加工答案即可。
【創(chuàng)新問法】
1.“給定資料3”中的“你送我檢”和“給定資料”中的“宜停車”,是基層執(zhí)法中的創(chuàng)新案例,請歸納概括其中值得推廣的執(zhí)法理念。
這道題的概括對象是執(zhí)法理念,將其拆解分為執(zhí)法+理念,理念是一種概念層次的問法,類似于思維,方式方法的層次內容,代表指導性的意見,指導具體的工作內容。加上執(zhí)法二字,即需要轉換思維,將這種普適性的道理轉化為何執(zhí)法主題相關的語言表述,但是本質上還是未脫離思想思維這一表現(xiàn)。即回到材料中找到“你送我檢”和“宜停車”的相關好的做法表述,將其提煉內容成為理念經驗+執(zhí)法語言即可。
2.“給定資料2”中“特派員”“領航員”們助力鄉(xiāng)村發(fā)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請對他們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加以歸納概括。
這道題表面上問的是兩個“特派員”“領航員”的作用,其實點明的還是做了什么,就是成功的做法,所以問法不同,意思還是簡單表述。
在類似的問法中,不要慌張,考生一定明確把握問法方式,找到核心要問的內容,加之問數(shù)和題干中的限定表述,那么創(chuàng)新也是一種常規(guī)問法。
申論歸納概括題之如何審題技巧
各位同學在備考國考或者省考,亦或是事業(yè)單位的考試中,歸納概括題都是一個考察頻率很高且是基礎的題型,而近年來考試的題干問法越來越靈活,甚至有同學反映讀不懂題干,從而不知道回到材料中找什么,甚至在答題中出現(xiàn)碰運氣答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與大家分享審題的一些技巧:
一、題目設問方式更加靈活
1.一般題干中會出現(xiàn)“歸納、簡述、概括”之類的字眼,明確答題需要歸納概括
2.出現(xiàn)創(chuàng)新問法,題干中出現(xiàn)“談談……、分析……”的問法,在判斷是否為歸納概括時,有簡單的方法,看作答對象是否單一:
如談談C市在發(fā)展“飛地經濟”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鑒?
如分析吉布提國際自貿區(qū)項目成功的原因。
這兩個問法都是都是“談談或者分析XX”但實際上就是讓概括做法及原因等,本質還是歸納概括題,因此在審題中無須過度解讀,遵循“問什么答什么”即可。
二、題目問法更加靈活
1.常規(guī)問法:一般是讓概括問題、原因、經驗、做法,重大作用等,這些就抓住關鍵詞,如問題詞,原因詞等幫助找點,同時需要結合材料上下文找要點。
2.出現(xiàn)創(chuàng)新問法:概括理解與支持、變化、特點、產業(yè)著力點等,那么回到材料找什么,怎么找:
(1)看限定詞。
概括眾籌的特點,材料中呈現(xiàn)眾多案例,這種情況,可抓住“眾籌”這個限定詞,材料中關于眾籌的表現(xiàn),特征都找出來,都可能是要點;
(2)拆分詞語方法
概括近年來我國經濟發(fā)展的產業(yè)著力點,概括產業(yè)著力點,不知道找什么,可以拆開理解“產業(yè)”與“著力點”,“產業(yè)”好理解,著力點”即把力著重往哪兒使,拆分理解后再放一起理解即回到材料中找近年來我國經濟發(fā)展重點發(fā)展的是什么產業(yè)。
綜上所述,在審題時,一方面不能生搬硬套,要靈活把握題型,抓住“問什么答什么原則”另一方面在審題時,可以通過拆分詞語、看限定詞及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子方式讀懂題干,從而回到材料中精準找點。
2022國考申論歸納概括題目常見考察要素分析
對于備考國考的小伙伴應該都清楚,在國考中,歸納概括是必考題,且有時在一套試卷中會出現(xiàn)兩道歸納概括,那么分值就在25分左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對于歸納概括,很多小伙伴在審題時不能明確找點方向,導致找點時間長且效率不高。今天我們就針對國考中歸納概括常見的考察要素和大家進行分享,希望對小伙伴們作答好此類題目有所幫助!
一、國考歸納概括題型考情分析:
1.考察頻率:必考
2.題量:1道-2道
3.分值:10分-15分
4.字數(shù):150字-350字
5.作答范圍:明確作答范圍,但可能是根據一則或兩則材料進行作答
6.考察要素:背景、措施、舉措、成效、成績、變化、新變化、原因、功能等
7.考察趨勢:問法更靈活,如:談談老馬是怎樣當好基層這根“繡花針”的;要素更多樣,既有常規(guī)要素的考察,如:問題、原因、措施等,也會考察一些新穎要素,如:背景、變化、新變化、發(fā)展過程等
二、常見要素:
1.問題:
“問題”類要素在找點時,多關注一些消極詞匯,比如:問題、不足、缺失、缺乏,困難、困境、落后、薄弱、弊端、差、弱、低、不容樂觀等
如:2018國考副省:對調研組的調研材料,從成績、問題和建議三方面進行概述
材料節(jié)選:智能化改造的核心技術發(fā)展滯后、系統(tǒng)集成供給不足、人才和網絡基礎設施支撐有待加強等問題,也延緩了傳統(tǒng)產業(yè)智能化改造的步伐。這其中,滯后、不足、有待加強等問題詞可有助于定位要點
2.原因:
“原因”類要素在找點時,多關注一些表示原因的詞匯,比如:因為、由于、原因、究其原因、主要歸因于、根源在于、緣故、與……有關等,同時在出現(xiàn)題干所說的內容發(fā)生之前的可能為其產生的原因
如:2018國考市地:L村村支書面對村民土地調整的要求,發(fā)出感慨:“這樣一來,我們的壓力很大,看來村里的土地調整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分析他為什么感到壓力很大
材料節(jié)選:L村在機動地上實行“增人增地但減人不減地”的辦法。自二輪土地承包以來,L村的人口增減變化將近百人。L村給新增加的人口分配土地先從圍莊地開始,圍莊地分完之后,新增加的人口就只能分到洼子地了。到了2014年,預留的機動地全部分配完了,“增人增地但減人不減地”的辦法也就難以為繼了。這其中,我們能看到,村支書感到壓力大主要是因為土地調整,而土地調整中的困難則是使其感到壓力大的原因,在這段中主要是—L村增人增地但減人不減地的辦法在機動地全分完后難以為繼。
3.做法:
“做法”類要素是國考中的常考要素,常見問法是:措施,舉措等,在找點時,多關注一些對策詞,如:應該、應當、需要、必須、建議、措施、舉措、做法等,以及推動、加強、完善、建立、借助、拓寬、鼓勵、搭建等動詞
如:2020國考副省:概括L省在人才的政治引領方面的主要舉措
材料節(jié)選:全省集中舉辦高層次人才“愛國、奮斗、奉獻”精神主題學習會,邀請省委講師團專家作報告。這其中,舉辦,邀請等動詞可幫助此題定位要點。
4.變化:
“變化”類要素在近幾年考察多次,是一個熱點要素。變化表示的是一個過程,以前和現(xiàn)在之間不同,在作答此類題目時,可多找取一些表示時間節(jié)點的詞,如,以前,之前,曾經,過去,現(xiàn)在,當下,如今,進行變化的找取,也可關注一些表示變化的詞,如:增多,減少,降低,增加,提高,提升等
如:2019國考市地:請分析小吳發(fā)生了哪些變化,使得村民對她的稱呼從“那個大學生”變成了“小吳”
材料節(jié)選:那時我覺得自己是大學生,肯定比農民強。……從那以后,我慢慢感受到了農民的不易,也理解了“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激情”的含義。這其中能看出小吳的變化:自我認知上變化:從以自我為中心到理解村民,體會理解到農民不易。
以上就是國考申論歸納概括題常見考察要素分析,希望對小伙伴們作答好此類題目有所幫助!
申論歸納概括題技巧:學會恰當概括
備考公務員考試的同學都了解,近幾年,要想在申論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最基本的就是要提高對材料的恰當概括能力。當然,同學們都知道需要對材料進行恰當概括,可難點就在于不知道如何恰當概括材料。所以,今天我們給同學們帶來一些有關恰當概括的方式方法。
一、恰當概括能力運用的題型
在申論考題中,恰當概括能力基本上涵蓋歸納概括、綜合分析、提出對策和貫徹執(zhí)行題中。
二、恰當概括的的方法
1.在概括做法時,概括重點在于“動賓”搭配,講清楚做了什么事即可,如果字數(shù)不允許的情況下,時間和地點狀語可不寫。
如:概括材料中的做法。
材料:為了開辟“第二課堂”,阻斷貧國代際傳遞, PA 鄉(xiāng)全面開展了教師家訪工作。老師們送”育“上門,在學生家庭密集的院壩、樓棟等地,召開“院壩家長會”“樓棟家長會”,宣傳教育政策、 傾聽家長意見。58名教師利用下班、雙休日等,送“愛”上門, 對學生逐一進行家訪, 了解家庭情況、 溝通教育方法,把孤兒、單親、留守等特殊情況家庭作為重點家訪對象,通過舉辦關愛活動、微信視頻聯(lián)線等方式,關愛學生成長。其后,他們還開展了“家訪問題分析會”,對家長意見、建議相對集中的熱點問題逐條進行分析、商討解決方案,并定期回訪,營造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家校共育”氛圍。
【解析】材料中提到的在哪家長會和什么時候去關愛學生成長,這些屬于時間和地點狀語,則可在字數(shù)少的情況下省略。做法為:開展教師家訪工作。送“育”上門,召開家長會,宣傳政策、傾聽意見;送“愛”上門,家訪了解情況,溝通方法,重點家訪特殊情況家庭的兒童,通過各種方式關愛學生成長;開展問題分析會,并定期回訪,營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圍。
2.恰當概括時一般“……”“等”前面的內容在字數(shù)不夠的情況下可省略,可重點寫“……”“等”后面具有概括性的句子和詞語。
如: 概括材料中的問題
材料:而如此細致的家訪工作的背景又是什么呢?“前些年,我們調研時發(fā)現(xiàn),不少群眾對政府有怨氣,使得危房改造、廁所改造等不少利國利民的工作推進落實難。
【解析】危房改造、廁所改造等都可以統(tǒng)稱為利國利民的工作,所以字數(shù)不夠的情況下可省略。問題有:群眾對政府有怨氣,不少利國利民工作推進落實難。
3.材料中出現(xiàn)的案例一般都要恰當提煉。
如:概括科技特派員工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材料:D區(qū)的村民老蔣也對小菲說道,“去年我養(yǎng)土雞,上面給我安排了個科技特派員。結果每次來就是幫我喂喂雞苗,陪著嘮嘮嗑。后來我懷疑有些雞得了瘟病,找他幫忙看看,他卻說沒事,叫我放心。結果后來幾百只雞全得了雞瘟,讓我損失慘重。”
【解析】特派員去幫忙村民喂雞這件事并不是出題者表達的重點,重點在于通過這件事反映出特派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問題是科技特派員責任心不強,工作能力不足。
總之,恰當概括的能力在申論考試中無處不在,所以需要對此種能力進行重點備考,以應對考題中出現(xiàn)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