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之科技知識:我國載人潛水器發(fā)展歷程及概況
潛水器是指具有水下觀察和作業(yè)能力的活動深潛水裝置。主要用來執(zhí)行水下考察、海底勘探、海底開發(fā)和打撈、救生等任務,并可以作為潛水員活動的水下作業(yè)基地。又稱深潛器、可潛器。
1.1986年,中國第一艘載人潛水器——7103救生艇研制成功。它下潛深度達到300米,一次可救助22名艇員。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國在那個年代援潛救生水平躍居世界先進水平行列。
2.2002年中國科技部將深海載人潛水器研制列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重大專項,啟動“蛟龍?zhí)?quot;載人深潛器的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工作。
3.2010年7月,中國第一臺自主設計和集成研制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下潛深度達到了3759米,中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4.2012年6月,“蛟龍”號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創(chuàng)造了7062米同類型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世界同類作業(yè)型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這意味著中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海洋深進行作業(yè)的能力。
5.2017年10月3日,中國第二臺深海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在南海海試成功。作業(yè)能力達水下4500米、國產(chǎn)化率95%,從研制立項到海試交付只用了8年。
6.2020年11月10日,中國首艘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創(chuàng)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2020年11月13日,“奮斗者”號與“滄海號”首次海底聯(lián)合作業(yè),再次深潛到馬里亞納海溝。
深海是國際海洋科學技術的熱點領域,也是人類解決資源短缺、拓展生存發(fā)展空間的戰(zhàn)略必爭之地。我國在攻克了深海技術領域眾多技術難關,完成了多項深海潛水器的研制與開發(fā)。
潛水器分類:1.根據(jù)載人與否:可分為載人潛水器和非載人(無人遙控)潛水器。無人遙控潛水器主要分為有纜遙控潛水器(ROV)和無纜遙控潛水器(AUV)。其中,有纜遙控潛水器又分為三種類型:水中自航式、拖航式和能在海底結構物上爬行式。2.根據(jù)能否在水下自由航行:分為有纜型潛水器和無纜型潛水器。載人潛水器也有纜和無纜之分,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無纜載人潛水器可以在深海之中自由航行,而有纜載人潛水器更像一個能夠在水中直上直下的電梯。
我國潛水器類型:1.有纜無人型潛水器-“海龍”系列,海龍”系列中的杰出代表是“海龍二號”,它是我國自主研制的水下機器人,屬于有纜遙控潛水器(ROV)。“海龍二號”能夠在3500米水深、海底高溫和復雜地形等特殊環(huán)境中開展海洋調(diào)查和作業(yè),是我國目前所有的ROV中下潛深度最大、功能最強的水下機器人。
2.無纜無人型潛水器-“潛龍”系列,2012年12月,我國第一臺自主研制的無纜遙控潛水器“潛龍一號”成功誕生,它的最大工作水深可以達到6000米,巡航速度為2節(jié),最大續(xù)航能力是24個小時。“潛龍一號”可以用來開展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細探測、底質(zhì)判斷、海底水文參數(shù)測量和海底多金屬結核豐度測定等作業(yè)。
3.深海載人型潛水器“蛟龍”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歷經(jīng)設計建造、總裝集成、水池試驗、海試等4個階段。2012年6月,在馬里亞納海溝開展的大深度海試中,“蛟龍”號成功下潛到最大深度(7062米),創(chuàng)造了作業(yè)型深海載人潛水器的新世界記錄,打破了日本“深海6500”保持了23年的最深潛水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