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測樸素邏輯難點解題技巧
半真半假型如何解
近些年來,無論是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還是在省聯(lián)考的行測考試中,都有一種比較常見的題型,叫做樸素邏輯,而在這之中經常涉及真假話的考查。其中有一種特殊的題型叫做“半真半假型”,也就是題干每個人都做出了兩個判斷,并且直接說明其中一個判斷為假,其中一個判斷為真,要求我們根據題干進行推理。為了解決這一類題目,當然離不開我們的突破口思維,而這一類題目的解題突破口就是所涉及概念高度相關的人的話。主要有如下情況。
如果其中一個人的一句話中的兩個元素在另外一個人的兩句話中分別出現,那么這個人的這句話就一定為假。
那這話具體該怎么理解呢,我們通過一道題目來看一下。
【例1】三人在一起猜測晚會節(jié)目的順序。
甲說:一班第一個出場,二班第三個出場。
乙說:三班第一個出場,四班第四個出場。
丙說:四班第二個出場,一班第三個出場。
結果公布后,發(fā)現他們的預測都只對了一半。
由以上可以推出,節(jié)目的正確出場順序是:( )
A.四班第一,三班第二,一班第三,二班第四
B.二班第一,一班第二,三班第三,四班第四
C.三班第一,四班第二,二班第三,一班第四
D.一班第一,二班第二,四班第三,三班第四
【答案】D【解析】本題的解題突破口在于甲與丙的猜測,甲猜測一班第一個出場,二班第三個出場,丙猜測四班第二個出場,一班第三個出場,其中兩人都提到了“一班”和“第三個出場”,所以戊的后半句“一班第三個出場”必然為假,前半句“四班第二個出場”必然為真。直接選擇D選項。
【例2】某單位正在舉辦歌詠比賽,評委在宣布比賽結果前,讓五個部門的主管來預測結果,每個人都給出了兩個預測,回答如下:( )
甲:財務部是第二名,技術部是第三名。
乙:人事部是第四名,后勤部是第二名。
丙:人事部是第一名,規(guī)劃部是第五名。
丁:規(guī)劃部是第四名,后勤部是第三名。
戊:技術部是第二名,財務部是第五名。
評委說:五個主管都只猜對了一半。據此,可以推出。
A.后勤部第一名,技術部第二名,人事部第三名,財務部第四名,規(guī)劃部第五名
B.技術部第一名,規(guī)劃部第二名,人事部第三名。后勤部第四名,財務部第五名
C.人事部第一名,后勤部第二名,技術部第三名,規(guī)劃部第四名,財務部第五名
D.財務部第一名,后勤部第二名,技術部第三名,人事部第四名,規(guī)劃部第五名
【答案】C【解析】本題的突破口就是甲和戊說的話,甲猜測財務部第二名和技術部第三名,戊猜測技術部是第二名,財務部是第五名,其中兩人都提到了“技術部”和“第二名”,所以戊的前半句“技術部是第二名”必然為假,后半句“財務部第五名”必然為真,同時甲的后半句“技術部第三名”也必然為真。直接選擇C選項。
對于樸素邏輯半真半假型題目來說,技巧性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強的,只要明確解題思路,可以通過涉及相同元素的條件來找到核心的解題突破口,確定題型,迅速解題。
行測樸素邏輯假設的“局中局”
在行測邏輯判斷中會遇到一類看似簡單實則不然的題目——樸素邏輯,當我們所常用的一些方法(如:代入排除法、列表法、畫圖法、連線法)都行不通時,我們可以考慮用假設法進行解題。當然,當我們面臨一個復雜的問題時,若一次假設后仍不能得出正確答案,這時我們可能需要進行多次假設來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和情況,從而選擇出那唯一的正確答案。接下來和大家一起來看一下下面這道例題。
無法代入,無法畫圖,整理信息,從相對確定處假設,多次假設完成,樸素邏輯“局中局”!
【例】京華大學的五位學生甲、乙、丙、丁、戊分別從日語、韓語、西班牙語、英語和法語五個專業(yè)中各選擇一門進行學習,每個人所選擇的專業(yè)均不相同。已知:
(1)只有甲選英語,戊才不選日語;
(2)如果乙選法語,那么丁不選西班牙語;
(3)或者甲選英語,或者乙選法語;
(4)戊要想選日語,丁必須選西班牙語;
(5)丙要么選英語,要么選韓語。
據此,可以得出:( )
A.丙選英語 B.乙選法語
C.丁選西班牙語 D.甲選英語
【答案】D【解析】題干信息整理為:(1)戊非日語?甲英語,(2)乙法語?丁非西班牙語,(3)甲英語或乙法語,(4)戊日語?丁西班牙語,(5)丙要么英語,要么韓語。
假設丙選英語,因為每個人所選的專業(yè)均不相同,則甲不選英語,由(1)得出戊選日語,由(4)得出丁選西班牙語,由(2)得出乙不選法語,由(3)得出甲選英語,前后出現矛盾,因此假設不成立,則丙不選英語,所以丙只能選韓語。
進一步假設,若戊選日語,由條件(4)(2)(3)得出甲選英語,若戊不選日語,由(1)得出甲選英語,因此,甲一定選擇英語。
故答案選D。
以上就是我們經過了兩次假設,鎖定出答案“甲一定選擇英語”。所以當我們做題過程中遇到瓶頸時,可以試用假設法,一次不夠就兩次,兩次不夠就多次,直到找到最合理的答案。
行測樸素邏輯解題如何“眼疾手快”
樸素邏輯作為行測判斷推理部分一種特殊的推理題型,易或難似乎總在一念之差,且在考場上又難以把控做題時間,所以很多考生對其是又愛又恨。如何在這類有著極強邏輯思維要求的題目中把握先機,也是很多考生急需的技巧,今天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看如何在樸素邏輯中做到“眼疾手快”。
首先明確樸素邏輯是什么:樸素邏輯題目往往會給出各種條件如人物、地點、事件和數據等,要求考生根據彼此相互聯(lián)系的各種條件進行適當的推理和計算,回答相關的問題,所以在做題中要深刻剖析題干條件之間的關系,并且通過已知條件快速破題。那如何運用好題干條件呢?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入手。
一、找準確定性信息
條件是具有確定性的,包含的情況數越少,確定性就越強,在解題時可首先找到可以確定的信息,再通過確定信息對其他條件進行推理。
例一:檔案室有五個柜子,分別放著教育學院、體育學院、人文學院、管理學院和信息學院五個學院的資料,現在由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學來猜這五個柜子和五個學院的對應關系:
甲:第二個柜子是教育學院的,第三個柜子是體育學院的。
乙:第二個柜子是人文學院的,第四個柜子是管理學院的。
丙:第一個柜子是管理學院的,第五個柜子是信息學院的。
丁:第三個柜子是人文學院的,第四個柜子是信息學院的。
戊:第二個柜子是體育學院的,第五個柜子是教育學院的。
打開柜子后發(fā)現,每個人都只猜對了一半,而且每個柜子都有一個人猜對。由此可以推出:( )
A.第一個柜子里放著人文學院的資料
B.第二個柜子里放著教育學院的資料
C.第三個柜子里放著管理學院的資料
D.第四個柜子里放著信息學院的資料
【答案】D【解析】分析題干可知,柜子每個人都只猜對了一半,而且每個柜子都有一個人猜對,結合五位同學的猜測發(fā)現,第一個柜子只有丙進行了猜測,因此肯定是正確的,即第一個柜子是管理學院的。通過這個確定條件對其他猜測繼續(xù)推理可知,乙的第一句話是正確的,即第二個柜子是人文學院的,所以甲的第二句話是正確的,即第三個柜子的體育學院的,丁的第二句話是正確的,第四個柜子是信息學院的,戊的第二話正確,第五個柜子的教育學院的。綜合上述分析得到的結果,可以排除A、B、C三個選項,故正確答案為D。
二、找關聯(lián)性信息
題干沒有確定性信息時,從出現次數最多的元素、包含元素種類最多的條件入手,結合其他條件進行推理。
例二:在地圖上,有一字相逢地排列著5個小國,已知:(1)A國既不鄰著B國,也不鄰著C國;(2)D國既不鄰著E國,也不鄰著C國;(3)E國既不鄰著B國,也不鄰著C國;(4)A國沒有內流河:(5)有內流河的是排在第一和第四的小國。由此可見,排在第二的小國是:( )
A.A B.B C.C D.D
【答案】A【解析】分析題干條件可知,C國出現次數最多,在(1)(2)(3)中都有提到,結合條件,C國僅相鄰B國。結合(2)(3)兩條件,E國僅相鄰A國,并且結合條件(4)和(5),A國不在第一和第四,可知E國不在第五,只能在第一,所以A國排在第二,綜合選項,正確答案為A。
通過上述例題,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樸素邏輯中對條件的分析的重要性,可以說把擰開大門的鑰匙找到,做題就能“眼疾手快”,答題也就自然“快人一步”。當然要做到題目了然于胸,還是需要進行大量的練習,通過練習掌握答題技巧。
行測樸素邏輯:方法選對,事半功倍
排除法:選項信息充分時(主體及元素一一對應)。
【例1】甲、乙、丙均為某大學的知名教授。三人分別研究音韻學、文獻學、敦煌學。并且研究音韻學的比甲的學術成果多,乙的學術成果與研究敦煌學的學術成果相當,研究敦煌學的學術成果比丙的研究成果少。
由此可以推出三人的研究方向是:( )
A.甲研究敦煌學,乙研究文獻學,丙研究音消學
B.甲研究音韻學,乙研究文獻學,丙研究敦煌學
C.甲研究音韻學,乙研究敦煌學,丙研究文獻學
D.甲研究文獻學,乙研究敦煌學,丙研究音韻學
【答案】A【解析】由題干“研究音韻學的比甲的學術成果多”可知,甲非音韻學,排除B、C項。由“乙的學術成果與研究敦煌學的學術成果相當”可知,乙非敦煌學,可排D項,綜上選A。
觀察例1選項特點,我們會發(fā)現甲乙丙三個主體對應所教授學科,在選項中都一一表示了出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選項充分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之下,優(yōu)先考慮排除法能夠更高效地選出我們的答案。
畫圖法-列表法:兩類元素一一對應不排序。
表格法是我們做樸素邏輯時,常用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可以直觀地展示出題目中所給信息的關系。
【例2】大學畢業(yè)的張、王、李、趙4人應聘到了同一家大型公司,每人負責一項工作。其中一人做行政管理,一人做銷售,一人做研發(fā),另一人做安保。已知:
①張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安保;
②王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研發(fā);
③如果張沒有做研發(fā),那么趙也沒有做行政管理;
④李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安保;
⑤趙不做研發(fā),也不做安保。
由此可以推出:( )
A.張做銷售,李做研發(fā)
B.趙做研發(fā),李做銷售
C.李做銷售,張做研發(fā)
D.李做研發(fā),趙做安保
【答案】C【解析】此題涉及四個人的姓氏和職業(yè)兩類信息的對應,可用列表法表示:
根據題干信息,確定有對應關系的打“√”,確定無對應關系的打“×”,可得上圖。由圖我們即可得出:趙做行政管理,王做安保;再結合條件③可知,張做研發(fā),則李做銷售。故答案選C。
通過兩個例題給大家講解方法的重要性,根據題干所給信息及選項特點采用不同的做題方法,如選項充分時可優(yōu)先考慮排除法;如題干信息比較繁瑣時,可用表格法使情況清晰明朗直觀。至于如何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方法,還需要我們多多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