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公務員面試答題技巧
2021公務員面試提綱挈領——如何書寫提綱
寥寥數字,便勾勒出了一道題目的核心所在,也決定了整場面試的核心內容。一份言簡意賅的提綱,直接關系著一場面試的結果。如何合理高效的書寫提綱,成為很多考生面試路上的一道坎。在緊張的氛圍下,在短暫的時間內,如何提綱挈領,高效書寫好提綱呢?下面為您分享書寫提綱的方法。
1.常見問題
(1)求全
部分考生會將自己想到的答題內容,逐字逐句地書寫下來,這種求全心理,嚴重浪費了考試時間。此外,在真正答題時,容易依賴草稿紙,埋頭苦讀,缺少交流感。如果內容沒寫完,容易出現卡頓,影響答題流暢度。
(2)框架
部分考生走向另外一種極端,只書寫簡單的答題框架,過于僵化、籠統(tǒng),發(fā)揮不出提綱的作用。以如何看待“空巢青年”的現象為例,一種情況會寫的比較僵化,比如:“評價-意義-問題-原因-對策”,這種宏觀思維邏輯不需要書寫,寫后反而容易導致答題套路化,表達僵硬;另一種情況會寫的比較籠統(tǒng),比如寫“對策:加大宣傳、完善制度”,這種寫法缺少針對性,答題容易空洞,泛泛而談,甚至很多題目答的非常相似。
(3)混亂
部分考生寫提綱沒有規(guī)劃,東寫一點、西寫一點,字跡過于潦草,導致答題時,自己看不清、找不到寫了什么,影響了答題流暢度。
2.應對方法
為了更好地呈現提綱書寫方法,下面結合一道具體題目進行說明。
例題:在我國龐大的獨居群體中,青年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他們來到大城市奮斗,遠離父母,獨自居住。這些青年群體被稱為“空巢青年”。對于“空巢青年”,你怎么看?
(1)梳理條理或思路
面對例題,快速梳理出自己思考的幾個維度,比如“態(tài)度-意義-問題-原因-對策”,注意這部分內容,不一定要寫出來,想到即可。參考提綱中,用括號表示了。
(2)書寫序數詞和要點
直接圍繞題干中關鍵詞,發(fā)散答題要點信息,按照順序,記錄關鍵要點即可。比如由題干中的“獨自居住”聯想到可能存在心理孤獨的問題,就寫“(問題):(1)心理孤獨”。
(3)標記突出重點
將自己要重點呈現的內容,用符號標注出來,比如√,凸顯自己答題的個性化思考。完整提綱呈現如下:
1.(表態(tài)):重視、關愛
2.(意義):(1)奮斗;(2)城市發(fā)展
3.(問題):(1)心理孤獨;(2)管理負擔;(3)社會冷漠
4.(原因)√:(1)城鄉(xiāng)差異大;(2)大城市機會多;(3)自身經濟制約;
5.(對策):(1)就業(yè)機會;(2)地方發(fā)展政策;(3)新型城鎮(zhèn)化
高效書寫提綱,方法很多,需要結合自身實際強化訓練,才能熟能生巧,形成自己的特色,真正輔助答題。
如何解決考場“低頭族”
一、什么是考場“低頭族”
考場“低頭族”就是那些在面試時與考官基本無眼神交流,只能用低頭答題的方式完成整場考試的表現。
二、“低頭族”的危害
(一)不自信的表現。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的窗戶雖然打開了,但是方向不對,這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考官會認為你膽小、不自信、緊張等,給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
(二)不尊重考官。你是全場“最靚的仔”,考官都在注視你的時候,你卻置之不理,低頭看紙,沒有眼神的交流,試想一下,如果你跟別人說話,別人都不看你,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三)扣減相應分數。面試評分表有一項是舉止儀表,答題中總是低頭,那么對于外在的儀表方面沒有給考官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會一定程度上影響考試分數。
三、主要原因
(一)考生本身不自信。面試考場相對較為陌生,考官人數眾多,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中面對陌生人不敢直視,害怕出錯。
(二)過度依賴。很多考生平時練習的時候就長時間低頭,就是為了看草稿紙寫的答題內容,抬頭就會忘記思考的答題要點,出現錯誤,這種長時間的依賴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四、解決“低頭族”的方法
(一)自我提醒。考生在每次模擬答題時,可以在草稿紙上用較大的字寫“抬頭看考官”,提醒自己注意。
(二)他人提醒。可以找到共同學習的小伙伴監(jiān)督,給自己設定每個題的低頭次數,超過之后或者長時間低頭讓同伴提醒,打斷答題,往復訓練可以強化效果。
(三)提升自信心。平時多做脫敏訓練,一是多練習直視別人的眼睛說話,平時可以和同學練習對視答題,增加眼神交流;二是可以多和陌生人交流,主動和別人接觸,提升自信心,消除緊張感。
(四)減少思考書寫內容。面試中時間緊、任務重,要學會精簡思考書寫的內容,用關鍵詞代替句子,減少對逐字稿的依賴;另一方面做好知識儲備,答題時臨場發(fā)揮很重要,只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才能讓你在考場上發(fā)揮自如,思如泉涌,才能讓你挺胸抬頭,擺脫“低頭族”。
帶你盤點一下幾種常見審題誤區(qū)
在公考面試現場,審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利用好有限的兩三分鐘的思考時間,準確的領會一道題目的意思,并初步擬定答題要點,難度是比較高的。尤其是一些題目在理解上極容易產生誤解,所以在這里給面試備考考生盤點一下常見的幾種審題誤區(qū)。
1.對活動范圍的理解存在誤解
例題1:為了響應國務院對于憲法宣傳周的具體活動安排,單位準備開展以“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題的憲法宣傳周活動,如果讓你負責組織,你會怎那么開展?
“單位準備開展”這種表述在面試中很常見,對于這種題目考生往往糾結于活動是在單位內部開展還是單位組織面向社會和群眾的活動,兩者在活動形式和內容上的區(qū)別還是很大的。一般來說,如果面向社會開展,題干信息里面會有更具體的描述,如“在某社區(qū)開展”“在廣場上開展”等。所以根據基本信息可以判定本題的宣傳主要面向單位內部工作人員為主。
2.對問題的情境性存在誤解
例題2:在一次社區(qū)流動人口調查中,由派出所民警和社區(qū)工作人員一起去社區(qū)調查。時間安排在晚上九點前,理論上不會打擾休息。但社區(qū)退休老人居多,多以不安全為由,把工作人員拒之門外。如果你是社區(qū)工作人員,你會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對這個題目許多考生認為,要重點回答我現在被拒之門外怎么辦,應該隔著大門進行溝通,向群眾道歉解釋,說服群眾開門接受調查等。但實際上我們要注意題目的描述,“社區(qū)退休老人居多,多以不安全為由”,實際上這是描述老人不愿意開門接受調查的普遍現象,并沒有類似于“上門調查但老人不開門,你們站在門口很尷尬,此時你怎么辦”這樣具體的情境描述。因此,本題應該重點談這一類普遍問題的解決辦法,如加強調查之前的宣傳造勢、提前預約上門時間等。
3.對題目中解決問題的時間節(jié)點有誤解
例題3:局長要為單位下一年工作做出規(guī)劃,需要寫一份工作計劃。局長把任務交給了張科長,張科長又交給了老吳,老吳又把這件事情交給了新來的小王。老吳對小王說:參考去年的就可以。小王把去年的工作計劃改了改就交上去了。張科長由于沒有時間,沒有審核就讓老吳把工作計劃直接交給了局長,局長看到后非常生氣。請你評價張科長、老吳和小王的做法?如果你是小王你會怎么做?
一些考生糾結的問題是,你是小王你怎么坐這個問題,到底指的是現在局長很生氣,我怎么辦;還是說如果老吳把這個任務交給我,我怎么辦。結合日常生活場景來理解一下,一個同事把領導交代的任務搞砸了,如果是你會怎么做?這個意思就是你來描述一下你做這個任務的想法。所以這個題目的問法意思是,如果你是小王,面對老吳交代的任務,你會怎么做好。
4.對身份和職責范圍存在誤解
例題4:周末你一個人在單位值班,有群眾到你們單位門口,情緒激動要求面見單位領導,稱要投訴你們下屬某單位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徇私舞弊損害群眾利益。此時你會怎么辦?
很多考生在回答這個題目的時候,本著為民服務的態(tài)度,談了很多,包括現場安撫群眾,立即打電話各方調查,還要根據調查結果進行進一步處理等等。但是我們要注意,題干信息中明確說明了,你的身份是單位值班人員,所以我們的職責要求我們主要負責接待、紀錄和匯報工作,至于后面去調查處理此事,跟我沒有太多關系。但此題如果沒有明確身份,并且問題加上“領導讓你處理此事”這樣的描述,答題重點就不一樣了。
以上就是為各位面試考生總結的幾種常見的,容易在審題時出現誤解題干信息的情況,希望考生在備考時要了然于胸,并且多找相應的題目進行答題練習,確保加強對審題陷阱的理解和認識,這樣才能在兩分鐘的較短時間內容準確抓住題干關鍵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巧用身份 靈活作答
在公務員面試當中,考生往往覺得自己作為一個考生,把面試當做答題,題目答完了面試就結束了。往往再日常學習中單純去注重知識層面的學習而缺乏思想層面的認知,同時在各題型的學習中也單純的是就提論題,缺乏思路的延伸。對此,在本文中重點從考生的身份出發(fā),帶領各位同學在面試學習中進行身份靈活轉換,找到自己最佳的面試狀態(tài)。
一、考生身份1:新時代中國青年
無論是2019年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還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會議,亦或者是2021年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都頻頻出現青年人的身影。習近平總書記對于當代青年始終寄予非常高的期望,也在不同會議和信件中提出很多要求。所以我們在答題過程當中,應當注重結合總書記的講話進行作答,體現政治素養(yǎng)、理論高度的同時,也可以給考官展現出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態(tài)度和精氣神。
二、考生身份2:報考崗位
面試的本質,其實就是通過與考生交流的方式,判斷考生是否適合崗位需求。因此,為了凸顯崗位匹配,考生在作答過程中,應當注重結合自身報考的崗位性質進行適當展開。諸如報考鄉(xiāng)鎮(zhèn)考生,答題中可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等角度。報考市縣考生,可圍繞社會治理、城市文明、平安之治等角度。報考省直考生,可圍繞黨的建設、思想意識等層面進行作答。以此凸顯考官對于未來工作的清晰認識,向考官全面展現勝任力。
三、考生身份3:題干給定的不同身份
在計劃組織、人際、應變、情景模擬等這類與工作實際關系密切的題型當中,題干往往會涉及多個角色身份,也會給考生設定一個具體身份,考生在答題時也就往往只根據自己的身份進行作答。可是在實際工作中,只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遠遠不夠的,要看自己的工作到底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單位現在要針對新入職的公職人員,組織一個野外拉練的活動,讓考生闡述工作重點,部分考生可能按照一般活動流程確定重點然后分條闡述,但是如果站在題干中新入職的公職人員角度考慮的話,參加這個活動的意義在哪?如果受傷了怎么辦?我身體能不能參加這個活動?耽誤?ぷ髟趺窗?所以,如果從自身的身份和對象的身份兩個角度思考問題,作答的內容會更充分全面,角度多元。
在面試考場匯總,注重結合好一切身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希望能夠引起各位考生的注意和重視,靈活運用身份,保持輕松的面試狀態(tài),在面試中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