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試指導方向
如何提升答題流暢度
在面試過程中,很多考生遇到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答題流暢度不高,這對我們的面試成績會有非常大的影響。今天就來談談面試答題時,如何提高答題流暢度。
答題流暢度雖然屬于比較基礎的問題,但是對于答題的成績來說至關重要,直接反映出考生的知識積累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所以在答題時,一定要提高答題流暢度。
一、流暢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緊張:在考場,面對十個左右的考官,這樣的氛圍會讓人內(nèi)心不自主地變得緊張,人一旦緊張,就會體現(xiàn)在語言的表達上,出現(xiàn)卡頓,磕磕絆絆的情況。
2.過度追求完美:在答題時,考生往往因為一個詞想不起來,而停止作答,過于追求這個關鍵詞對于這句話的重要性,導致整體答題不流暢。
3.修改錯誤:對于之前答題時出現(xiàn)的錯誤,返回去修改,導致忘記后面的答題內(nèi)容。
4.邏輯不清:對于題目的答題邏輯思考的不是特別清楚,導致答題時不知道下一階段應該說什么。
5.過度依賴草稿:在稿紙上寫的越多,就越想按照自己寫的草稿來答題,但是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寫不完整,導致看稿紙時忘記自己寫的內(nèi)容,沒法組織語言。
二、提高流暢度的方法:
1.抗壓訓練:在各種情況下訓練自己答題,比如在馬路上,家人面前,朋友面前等等,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做到面對各種情況都能氣定神閑。
2.不過度追求完美:如果出現(xiàn)某一個詞想不起來,直接用簡單的詞帶過,或者之前的答題出現(xiàn)錯誤,也不要管了,直接往后答題,因為可能考官也沒有注意到,如果你卡頓了,反而提醒了考官你有錯誤或者不會的地方,而且還影響后續(xù)答題。
3.邏輯清晰:每道題的思考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進行,不能想到一點說一點,比如,談積極影響時,可以從小的方面出發(fā),聯(lián)想到大的方面,談對策時,從思想意識層面,到行動層面。有邏輯的構建答題要點會在答題中更容易記住內(nèi)容。
4.減少對于稿紙的依賴:在平時訓練中,就盡可能少地在稿紙上書寫內(nèi)容,一句話用一個詞代替就好,要學會從一個詞,擴展成一句話,私下也可以自己進行造句練習。
5.繞口令練習:練習繞口令,通過這種基礎的練習來鍛煉自己的口語能力。
6.熟悉知識點:包括老師講課的內(nèi)容,熱點知識等等,這些內(nèi)容的熟悉程度會直接影響到自己答題時的信心,同時,在思路斷掉時,也可以讓自己有話可說。
7.大量練習: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通過大量的答題訓練,來解決自己流暢度問題,不斷出錯,不斷改進,彌補缺點。
最后,希望大家針對自己的問題,找到對應的解決辦法,并且勤加練習,使自己的語言更加流暢自然,能清楚表達自己所學習的專業(yè)知識,用能力征服考官。
如何讓人際題言之有物?
很多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會練習到人際交往與合作能力這一題型,初相遇時還會覺得頗具挑戰(zhàn)性也很有學習的熱情,一段時間后就會覺得自己答題內(nèi)容千篇一律,要么就是泛泛而談,要么就是說一些假大空的話,缺乏針對性的內(nèi)容。今天就來談談如何讓人際題更言之有物。
一、梳理常見人際問題,定位核心問題
人際題中矛盾發(fā)生于不同關系的主體之間,例如:領導、同事、下屬、群眾、家人等,題干中的“我”往往同不同主體之間的矛盾焦點也不同,這些矛盾焦點往往可以通過在練習中進行總結積累。根據(jù)自己練習過的題目,梳理出人際題中不同主體之間的常見矛盾焦點,對于我們答題而言,能夠起到短時間內(nèi)提質(zhì)增速的作用。例如,同領導間常發(fā)生的矛盾有領導工作安排過簡單、任務重、壓力大、和其他同事不一樣、時間緊、領導誤會、表揚或批評等,通過總結細化出不同主體之間常出現(xiàn)的矛盾,可以幫助我們在拿到題目后迅速把握解決問題的核心及應對策略。
二、合理利用題干信息,進行個性作答
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練習后,一定會有考生發(fā)現(xiàn),自己怎么答題逐漸“套路化”,同一類矛盾的題目答題的內(nèi)容千篇一律,一遇到同領導之間出現(xiàn)矛盾,答題內(nèi)容就是“總結反思、主動認錯、學習進步”三件套,毫無新意。這是因為咱們沒有在識別常見矛盾后充分利用題干信息,針對具體情境和問題結合實際“接地氣”地談。這里給大家以一道題目為例:
小高剛畢業(yè)就通過公務員考試加入了稅務局,原本她設想的工作是參與制定稅務政策,進入單位后卻發(fā)現(xiàn)每天領導都讓她打印資料、整理檔案,自己的熱情逐漸被澆滅,對工作也失去了興趣,不知所措。如果你是小高,你會怎么辦?
通過審題我們可以明確主要矛盾一是領導給小高安排的工作較為簡單,二是小高對工作失去興趣。那么我們要想避免答題“套路化”就可以從小高剛畢業(yè)就進入單位,制定稅務政策,打印資料可能思維還未完全轉化為職場思維,整理檔案三個方面展開個性化思考。
(一)從小高剛畢業(yè)就加入工作中可以作出如下解讀:說明小高理論知識較豐富但對實際工作缺乏經(jīng)驗;身份角色剛開始從學生向稅務工作者轉變,可能還未完全轉化為職場思維,存在學生思維;對基層稅務工作內(nèi)容可能不太了解,期望較高;對新環(huán)境較為陌生,遇到問題不懂得找同事請教。
(二)從制定稅務政策中可以作出如下解讀:稅務政策并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要基于社會現(xiàn)實進行制定,只有在基層了解當前現(xiàn)實社會中企業(yè)運轉及納稅人遇到的種種問題,才能夠針對性完善稅務政策;制定稅務政策要求清楚掌握基層情況,具備耐心、細心、責任心等優(yōu)秀品質(zhì)和扎實的業(yè)務能力,包括群眾工作能力、政策解讀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
(三)從打印資料、整理檔案中可以作出如下解讀:打印資料是單位工作開展的基礎,影響各項工作進度;需要同各科室同事打交道,能夠幫助小高熟悉單位各科室同事、了解單位主要業(yè)務內(nèi)容,快速了解、融入工作環(huán)境;整理檔案可以了解單位的整體架構及總結過去的工作經(jīng)驗,能夠幫助小高學習稅務知識、工作內(nèi)容和方法技巧;這兩項工作都需要耐心、細心,且小高在重復之中也可以通過總結思考、請教同事來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優(yōu)化工作流程,從而提高工作能力,為承擔更多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此一來,咱們考生在答題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對題干信息的解讀,在談及正確認識工作,端正工作態(tài)度,領會領導意圖,合理完成工作時中談的更具體更“個性化”。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一些在答題中充分利用題干信息,讓自己在考場時擺脫“套路”的小妙招,希望能夠給大家在面試中帶來幫助。
用申論技巧敲開面試大門
熬過了漫長的筆試時期,在翹首企盼中終于榜上有名。估計是很多考生在歷經(jīng)了行測、申論、專業(yè)等筆試之后的殷切期望了。但是,在內(nèi)心傲嬌、家人喜悅、普天同樂的同時,如何更好地延續(xù)幸運、跨過面試卻是很多“面試小白”不可忽略的門檻了。今天就來告訴您如何用申論技巧彌補面試空白。
第一,卷面整潔等于自信穩(wěn)重。
人都是感性動物,在面對美麗的、好看的事物時都會情不自禁的給予贊美、夸獎或者傾向性選擇。考生筆試卷子寫的洋洋灑灑、字體工整、卷面干凈、結構合理自然而言會讓人賞心悅目,有讓人想深入了解其文章內(nèi)容的沖動,正所謂“字如其人”,這樣的卷子也自然會得到考官閱卷批改時的印象分。而類比出來的面試同樣如此。當一個考生自信昂揚、激情飽滿、成熟穩(wěn)重、有條不紊的站在考生席娓娓道來的時候,考官自然會刮目相看。此時,考官往往會通過考生所呈現(xiàn)出來的第一印象先給予初次肯定。
第二,五段三分等于邏輯合理。
筆試學習中,考生常見的文章布局就是“五段三分”,即首段統(tǒng)領、三分論論證、末段小結回扣。實際上這就是考生在寫文章時的邏輯性體現(xiàn),也是考生在闡述自身觀點時的內(nèi)在節(jié)奏表達。在面試的考試中,雖然不能像筆試卷子一樣直接看出來是否排版合理、邏輯清晰,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另外兩種方式向考官傳輸我們答題的邏輯。第一種是思維的內(nèi)在邏輯:我們都知道面試題目因考察要素不同可以分為綜合分析能力、計劃組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不同的能力考察會有大概的思維邏輯,俗稱答題思路。雖然每個機構、每個單位對于題型的分類有所區(qū)別,可是大致上思路是不會偏差的。所以,考生在學習的時候只需要認真聽課、仔細做筆記,老師都會把答題思路進行引導教學。第二種是語言的外在表達:如何能夠讓考官直接聽出我們的邏輯性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邏輯詞。無論是第一、第二、第三,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邏輯詞的使用可以讓考官聽清楚我們的條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屬于答題內(nèi)容的分條羅列。這樣的方式就會很大程度上避免我們的答題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一大段”“一大篇”的臃腫問題。
第三,陽春白雪等于下里巴人。
我們在學習申論時,為了能夠增加寫作的文字功底,我們除了要以考試材料所傾向表達的核心主題為主,還會在老師的幫助下去記憶大量的時政素材。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會使得我們的文章寫出來更加的具有高大上的感覺,也使得我們的文字水平會更上一層樓。俗稱陽春白雪式的文章。但是,面試恰恰相反。面試在答題過程中,很多情況下都會涉及到對于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要求,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能長篇大論的去傳輸形式主義、不切實際的語言表達,而應該結合實際去具體闡述分析,使得我們的答案更加具體、針對、有效。這樣的表達標準并不是說我們在面試答題中就不需要用一些高大上的詞匯。實則不然,對于一些時事熱點、政治熱詞、講話精神我們?nèi)詰獌?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我們的面試結果更加具有“政府思維”。
如何把自己的話轉化為官方語言
面試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夠清晰流暢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但可能在實際過程當中會發(fā)現(xiàn)另一個問題,就是深度不夠,這就與我們省考面試還考查考生是否具備政府思維,是否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把我們的話轉化為官方語言?一起來看看。
一、積累大量官方語言,形成自己的知識庫
比如一些政府專門詞匯:不見面審批、放管服、最多跑一次、首問責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結辦制、服務承諾制等;總書記常見用語:“三牛精神”、“新型政商關系”“制度牢籠”、“牛鼻子”、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xiàn),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tài)勢正在形成。”時政熱點用語:“好干部五條標準”、“四有干部”、“四個意識、四個自信”鄉(xiāng)村振興總目標等等。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常見官方表達措辭,如提到原因,可以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直播亂象背后的原因主要是由政府、平臺、主播多方面造成的;講到提升自我,可以說:打鐵還須自身硬;講到調(diào)研,可以說:沒有調(diào)研就沒有發(fā)言權等。只有形成了自己的知識庫,才能夠為自己面試語言轉化奠定一個好的基礎。
二、選用合適的積累工具
很多考生一說到積累官方語言,就要每天堅持看新聞聯(lián)播,政府官方文件,可是聯(lián)播時間長難以堅持,文件繁多,浩如煙海,理解難度大,面對層出不窮的文件,考生往往較為迷茫,不知如何下手,其實這些確實不太具備可操作性,所以我們要選擇較為經(jīng)典的適合我們的學習工具。比如可以每日查看人民網(wǎng)等官方媒體的時政評論,都是各個專家進行相應的系統(tǒng)性解說,理解起來較容易。或者是深入研讀《平語近人-總書記用典》,考生可以百度搜索解說詞,這檔節(jié)目重點分析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的發(fā)言和用典,以此來積累相關語言。亦或者可以對于考試題的參考要點進行反復研讀。不論哪種工具,一定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三、學會練習思維,調(diào)用轉化
通過合適的工具積累一定的官方語言形成自己的知識庫后,就離不開反復練習了。可以將自己看到的一些詞匯以及語言,結合歷年試題,進行自我詢問。例如“對于這個題我是怎么看的,該用哪些詞匯,該放到何處?”之后再和參考要點進行比對,進而反復研磨,加快對于官方語言的思考與運用。
以上就是關于如何把我們自己的話轉化為官方語言的事例及技巧,在平時的備考中,大家還是要從身邊的小事關注起來,同時關注國家大事、國家時政新聞,學習各種各樣的備考技巧,這樣才有可能獲得考官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