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并列的標點符號
說起邏輯填空中特殊的標點符號,大家可能都會想到逗號、頓號等等。沒錯,今天我們就來具體說一說,這些標點符號特殊在哪里,它又該如何幫助我們解題呢?
按照作用,我們將標點符號大致劃分為兩類,一類表并列,一類表解釋說明。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表并列的標點符號:
表并列的標點符號
我們來看第一類表并列的標點符號,大家熟悉的有:頓號(、)及逗號(,)還有分號(;),他們都表示正向并列。那這些標點在題目中具體怎么運用呢?做題多的小伙伴會發(fā)現(xiàn),如果橫線前后出現(xiàn)了頓號、逗號或分號,那么填入的詞語要與橫線前后的詞語感情傾向以及語義均保持一致。
【例1】荀子認為,人的知識、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學習、積累而來的。他專門寫了《勸學》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性,肯定人是教育和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倡導____、日積月累、不斷求知的學習精神。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span>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span>
A.孜孜不倦 B.堅忍不拔 C.按部就班 D.一絲不茍
【解析】
觀察發(fā)現(xiàn),橫線后出現(xiàn)了頓號,通過剛剛的講解我們知道頓號表并列,因此橫線處填入的詞語要與“日積月累” “不斷求知”意思相近,同時要修飾“學習精神”,所以作者強調的是要不停地勤奮地學習,而“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剛好可以匹配。
那通過上面這道練習,大家是否已經(jīng)了解了如何利用并列標點解題了呢?如果覺得自己掌握了,那我們就一起做一道真題檢驗一下學習成果吧。
【2021國考】“為調研而調研”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調研不深入、不具體。現(xiàn)實中,有人了解情況習慣于大而化之、____;有人調研習慣于走設計路線,________。這些心中不揣問題.腳下不沾泥土的錯誤做法,導致調研不深、不實、不細、不準,最終也會無效。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span>
A.粗枝大葉 按部就班 B.走馬觀花 表里不一
C.輕描淡寫 循規(guī)蹈矩 D.避重就輕 按圖索驥
【解析】
觀察第一空,根據(jù)前文的“、”可知,橫線處所填成語應與“大而化之”構成并列,“大而化之”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謹慎,粗枝大葉,因此橫線處的成語應也體現(xiàn)粗糙、不細致之意。
A項“粗枝大葉”比喻工作粗糙,不認真細致;
B項“走馬觀花”指大略地觀察一下。二者均能夠體現(xiàn)粗糙不細致之意,保留;
C項“輕描淡寫”多指說話寫文章把重要問題輕輕帶過;
D項“避重就輕”指回避重的責任,只揀輕的來承擔,也指回避要點,只談無關緊要的事情。無法體現(xiàn)粗糙、不細致之意,與語境不符,排除。
第二空,橫線照應前文的“習慣于走設計路線”,因此橫線處所填成語應體現(xiàn)習慣于走這條路的含義。
A項“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步驟、順序進行,能夠體現(xiàn)習慣按照一定的路線前行,符合語境,保留;B項“表里不一”指表面與內在不一樣,不符合語境,排除。
故答案為A。
這道題應該不難吧,相信通過這道真題的演練,大家已經(jīng)學會如何在考場上利用好并列標點了,下次做題時遇見它可要迅速反應過來,只要橫線前后出現(xiàn)了頓號、逗號或分號,則填入的詞語要與橫線前的詞語感情傾向以及語義保持一致。
語句填空題應對技巧
語句填空題是語句表達中的一種題型,這是國省考的常考題型,但是在近幾年考試中發(fā)現(xiàn),這種題型的正確率很低,那么針對這種正確率較低但又必須拿下分數(shù)的題型來說,我們要避開出題人的套路,掌握技巧來應對這類題目,一旦掌握方法與技巧就能夠做到“易攻題”“易破題。”
下面以3道例題為大家講解。
一、語句填空中,要分析橫線處所在的位置,根據(jù)不同橫線處所在位置,所填內容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橫線出現(xiàn)在開頭,所填內容為概括文段中心的句子。
【例1】(2019河南) ______。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人口老齡化、資源環(huán)境約束等挑戰(zhàn)依然嚴峻,人工智能在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環(huán)境保護、城市運行、司法服務等領域廣泛應用,將極大提高公共服務精準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人工智能技術可準確感知、預測、預警基礎設施和社會安全運行的重大態(tài)勢。及時把握群體認知及心理變化,主動決策反應,將顯著提高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對有效維護社會穩(wěn)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劃橫線部分填入最恰當?shù)氖牵?/span>
A.人工智能帶來社會建設的新機遇
B.人工智能促進公共服務管理水平提升
C.人工智能助力社會自動化、服務精準化
D.人工智能在教育、醫(yī)療、預警等領域應用拓展
【答案】A
【解析】此題為語句填空題,橫線在開頭,對下文進行概括。后文從兩個角度分別介紹了人工智能帶來的好處,即提高了公共服務水平和人民生活品質,以及對社會治理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故后文重在強調人工智能對社會建設的有利影響。對應A項“社會建設”包含概括了后文內容,可作為首句統(tǒng)領全文。
B項,僅對應了人工智能在公共服務方面的作用,表述片面,排除;
C項,“社會自動化”無中生有,排除;
D項,文段重在通過人工智能在社會公共服務以及社會治理兩方面的作用,論其對社會建設的重要意義,而非單純介紹其在某些領域的應用情況,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二、如果橫線出現(xiàn)在中間,所填內容能夠做到承上啟下的對接。
【例2】(2017吉林)5G中的“G”是英文“Generation”的縮寫,代表通信技術發(fā)展的時代。從誕生至今,移動通信技術已經(jīng)先后經(jīng)歷了1G、2G、3G和4G幾個重要世代。1G時代,移動語音通話成為了現(xiàn)實;2G時代,我們實現(xiàn)了移動全覆蓋;3G讓移動進入寬帶時期;4G讓網(wǎng)絡速率得到大幅提升;而今天,我們即將迎來峰值速率可達10Gb/秒以上的第五代通信技術。______。《人民日報》指出,5G與3G、4G研究的一個重要區(qū)別,是其被認為是第一次將用戶體驗作為研究的重要核心。5G時代,重要的不再是速度,而是提供更多的應用和服務體驗。
填入橫線處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span>
A.每一代聯(lián)接技術都在悄悄改變著世界
B.5G概念已提出多年,何時才能真正投入使用呢
C.5G技術的推進,將使萬物互聯(lián)成為現(xiàn)實
D.如果你認為5G提升的只是速度,那就錯了
【答案】D
【解析】橫線出現(xiàn)在文段中間,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故橫線處除了要與整個文段話題相符,還要與上下文語義保持一致。前文提出“5G”這一話題,并通過介紹1G、2G、3G、4G的情況引出“峰值速率可達10Gb/秒以上的第五代通信技術”,即強調“5G”速度更快,橫線后強調“5G時代重要的不再是速度,而是提供更多的應用和服務體驗”。由此可知,橫線處論述的含義應為“5G”和除了“速度”還有其他方面的價值,故對應D項。
A項缺少“5G”這一主題詞,排除;
B項“何時才能真正投入使用呢”,與后文銜接不當,如填入此項后文應該對這一問題給出回答,排除;
C項“萬物互聯(lián)成為現(xiàn)實”無中生有,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三、如果橫線出現(xiàn)在結尾,所填內容能夠總結前文,或是針對前文提出對策,需要注意,若尾句還有分述句的描述,應該考慮與分述句進行銜接。
【例3】地理結構上,中國大陸是一個面積遼闊、平坦完整的區(qū)塊,是自給自足的一大片土地。南方的寮、越、高棉等,有丘陵峽谷高原等相隔,歷史上從來沒有北侵并造成困擾過。西邊有沙漠阻絕,形成天然的屏障。零星的商旅僧人,可能往返跋涉,但是很難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軍事行動。東邊是大海,在堅船利炮之前,安全是不成問題的。剩下的,只有北方來的強敵。因此,只要能擋得住北方的威脅,______。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span>
A.中央政權就會有意識地排斥地方勢力
B.中國大地便自成體系,唯我獨尊
C.中原大地內部的諸多力量便取得平衡
D.大一統(tǒng)的思維便會應運而生
【答案】B
【解析】橫線出現(xiàn)在尾句,且由“因此”結論詞引導,故橫線處應對前文進行總結。文段首句提出中國大陸是自給自足的土地,后文通過中國東方、西方、南方的地形特點表明中國在這三個方位均比較安全,只有北方存在威脅,尾句總結全文,提出只要能抵擋住北方的威脅,中國大陸便不存在威脅,無所畏懼,不依靠外界,自己成為一個互相關聯(lián)的整體,對應B項“自成體系,唯我獨尊”。
A項的“中央政權”、“地方勢力”;
C項的“諸多力量取得平衡”;
D項的“大一統(tǒng)思維”,前文中均未提及,無中生有,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最后,需要大家注意,不論橫線處出現(xiàn)在哪個位置,一定要理解全文,把握的原則是要與文段話題“保持一致”,話題切勿跑偏,無中生有不可選。
標題填入題如何快速求解
當我們看到“最適合做這段文字標題的是”這樣的提問方式時,就能辨別出該題為標題填入題。標題填入題是言語理解與表達中一類小題型,它本質是中心理解題的變形。做這類題的時候,并不是感覺某一個選項長得很像標題 ,就選擇哪一個選項,而是在考慮某些因素的時候,需要有一定的先后順序。
題型特征
這類題型首先在讀完文段的基礎上考慮給出的選項中,哪一個最契合文段中心,因為只有契合文段中心了才能作為一個文段的標題,這是前提條件。其次再考慮有吸引讀者的作用,以及短小精悍、簡潔明了。所以,做標題填入題的時候,思考順序很重要,即:
①契合文段中心;
②有一定吸引力;
③短小精悍、簡潔明了。
另外,相較于一般的中心理解題,標題填入題更加側重于對主題詞的考察,因此通過尋找把握主題詞,更有助于我們快速解題。
真題演練
小行星形狀通常不規(guī)則,有啞鈴形、雪茄形。由于YORP效應(由于小行星的形狀不規(guī)則,恒星的輻射導致小行星產(chǎn)生自轉的一種效應)等物理過程的長期影響,小行星通常都在旋轉,角速度通常沿轉動慣量最大的軸。啞鈴形和雪茄形的小行星旋轉起來就像竹蜻蜓,和打水漂的石塊一樣。如果角度合適,小行星就可以被地球大氣彈走,完成一次“太空水漂”。不過,由于小行星速度通常非常快,只能在地球大氣上層完成一次“水漂”,像水漂高手那樣用石塊在水面上打出彈跳幾十次的水漂,對于小行星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最適合作為這段文字標題的是:
A.星際漂移
B.旋轉的小行星
C.“打水漂”的小行星
D.游走在太空中的小行星
答案:C
解析:文段開篇引出話題小行星。接著“由于”進行原因解釋,論述小行星通常在旋轉的原因。接著把小行星比做打水漂的石塊,強調小行星也能完成“太空水漂”。尾句“不過”進行轉折,轉折之后是重點,強調對于小行星來說它只能完成一次“水漂”。故文段為分總類文段,重在強調小行星也能“打水漂”,對應C,同時C選項也是四個選項中最為生動有趣的表達,貼合標題填入題的要求。
A項缺少核心話題主題詞“小行星”;
B項“旋轉”、D項“游走”均未體現(xiàn)轉折之后強調小行星“打水漂”的特點。
故正確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