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務員面試答題如何提升交流感
相信有不少經(jīng)歷過公考面試的同學都深有體會,平時我們在生活中跟家人、朋友、同學溝通交流時都能侃侃而談,但一到考場上,卻總覺得說話很別扭,跟考官之間總存在距離感,沒有辦法自然地與考官進行交流,影響了我們的發(fā)揮,因此,作答交流感的提升直接關(guān)乎我們面試的成敗。今天來分析一下,究竟是什么因素影響了我們的作答交流感,以便探索掌握提升交流感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眼神閃躲難聚焦:不少同學在作答時或因為緊張或因為交流習慣,答題時要不就抬頭看天花板,要不就低頭看地板,總之,答題時就是不看考官,這就直接影響了我們跟考官之間的交流,其實只有保持充分的眼神交流,才能有利于我們情感的傳達,才能讓考官看出我們的自信和從容。當然,有同學是不敢看,有同學是不想看,而有同學是忘了看,總之,改變眼神閃躲的壞習慣,才能讓你跟考官的距離更進一步。如果感覺看著考官會加重緊張感,也可以看著考官的鼻子、額頭、耳朵等部位來減輕焦慮,但總體應表現(xiàn)出陽光、自信的作答狀態(tài)。
第二,肢體僵硬如機器:很多同學在作答時肢體動作非常僵硬,要不就聳著肩、要不就馱著背,要不就雙手疊放如小學生一樣,腰板挺得很直,作答時一動不動,但其實,并不是坐姿越端正分數(shù)就越高。平時我們跟別人交流的時候,肢體動作應該是非常放松和自然的,而且如果在作答的時候能輔助一些手部動作其實反而更有利于我們情緒和情感的傳達,當然,動作的幅度不宜太大,否則會分散考官的注意力。建議考生在進考場之前,可以簡單地做一些拉伸動作,放松僵硬的肢體才能“輕裝上陣”。
第三,語言表述有距離:有些同學在作答的時候很喜歡用一些模式化的開頭,比如“考生開始思考”、“考生思考完畢,現(xiàn)在開始作答”等等,這種套路化、模式化的表述方式不僅讓你的作答顯得生硬,更疏遠了你和考官的距離。所以在具體作答時,我們鼓勵大家用比較自然的表述方式,跟考官像聊天一樣去交流,自然地傳達自己對于問題的理解。比如我們可以說“各位考官,接下來考生談談對題干中XX(話題)的理解……”另外,也有同學會為了拔高自己的作答高度,而隨意地堆砌一些領導人的講話內(nèi)容,不顧及題目具體的要求和情境,導致張冠李戴,最終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無論作答各種題型,只有審清題目的關(guān)鍵信息和問法,結(jié)合題干要求,問什么答什么,才能讓考官感覺到你是在用心回答他的問題,而不會出現(xiàn)答非所問,引發(fā)考官的反感。
以上就是很多考生作答缺乏交流感最常見的幾個問題,不知道同學你中槍了嗎?其實要真正提高自己作答的交流感,最根本的方法還是要勤于練習,多說多練,并模擬創(chuàng)設考場環(huán)境,體驗考場上與考官們的交流狀態(tài),才能輕松自然地應對考官的發(fā)問。
面試技巧:“三觀”聯(lián)想看領導人講話
近年來,政治能力作為黨員干部的最重要的能力,在面試考察中也逐漸形成一種趨勢,常常以領導講話作為考察,很多同學一看到這種題目就感覺無從下手,今天,就帶你“三觀”聯(lián)想法學習領導講話。
所謂三觀,就是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談價值觀,就是把領導講話的含義和引申義講清楚,知識夠用,可以侃侃而談,多方面解讀。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身邊的事例引申。比如“庸木無所用,良木有所用”這句話,意思是庸木雖然能夠享盡天賦的壽命,但是卻沒有用處,形象地指出了一個人如果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的話,即便是活在世上,也如同庸木,得不到別人的認可,比如我們一些黨員干部奉行“不做不錯、多做多錯”的思想,工作上不作為、不負責;而良木因為能夠?qū)λ似鸬阶饔茫阅軌驈V為認可,比如我們一些黨員干部在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發(fā)光發(fā)熱,贏得了人民群眾的點贊。
談世界觀,主要是聯(lián)想到和這個名言警句相關(guān)的國家形勢、社會熱點,所以備考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掌握一些最熱門的事件,比如常用的疫情防控、精準扶貧、環(huán)保整治、科技強國、華為事件等。
談人生觀,就是聯(lián)想自身,如果這句話指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該怎么做。可以結(jié)合公務員崗位特點談談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結(jié)合自身工作要求,比如平常心,責任心,上進心等等展開敘述。
總而言之,把這三觀聯(lián)想到題目,就是先談一談對于這句話自己的價值判斷,結(jié)合時政熱點談談“世界觀”,最后結(jié)合自身談談人生觀。
公務員面試常見題型備考指南
公務員面試中會有幾大常見題型,尤其需要大家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分別是綜合分析類、計劃組織類、人際交往類、應急應變類、言語溝通類、崗位匹配類,不同的題型考察的側(cè)重點也有所不同,思考的維度和作答的內(nèi)容也會有所不同,需要各位考生提前了解,下面就幾類最常考的題型進行介紹。
綜合分析類
綜合分析題型是公考的重點題型,幾乎是必考題型,相對來說也是比較難的一個備考環(huán)節(jié)。其中常見的有社會現(xiàn)象、政策理解、名言警句等不同的考查側(cè)重點。而綜合分析能力是指通過對核心話題的概括分析,判斷推理,來考察應試者對時政話題儲備度、思維的發(fā)散能力以及是否具備正確的價值理念。
【例題】
(1)共享單車已經(jīng)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但是人們對于共享單車的褒貶不一。談談你對共享單車的看法。(社會現(xiàn)象)
(2)為了順應時代發(fā)展,強化對人格尊嚴的全面保護,《民法典》將人格權(quán)獨立成編。對此,你怎么看?(政策理解)
(3)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指出:“中央委員會成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必須做到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對此,談談你的理解。(名言警句)
備考技巧:綜合分析題型要想作答有亮點體現(xiàn)個性化,就需要應試者在備考階段一方面每天進行熱點素材的積累,例如新聞事件、熱點人物、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等,增強知識儲備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就需要對于綜合分析的題目多進行練習,首先學會概括綜合分析的核心話題,其次對其中的核心話題進行發(fā)散,增強自身的分析能力,提升自身的邏輯性。最重要的是綜合分析題目要能夠靈活將積累的知識運用在題目作答中,所以定期要做好熱點話題的歸納,將同類型的知識點整理作答不同版本的答案,加深對題目的理解。
計劃組織類
計劃組織題型是公考的另一大重點題型,其中常見的為宣傳類、調(diào)研類、活動策劃類為側(cè)重考查點,需要我們重點學習。主要考查應試者的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以及能否通過高效的協(xié)調(diào)人力、物力等相關(guān)資源達到活動本身的目的意義。
【例題】
(1)為了完善社區(qū)服務體系,讓廣大居民更好的享受社區(qū)建設帶來的實惠和便利,決定進一步推進“一刻鐘生活服務圈”建設。對此,領導讓你負責做好此次工作的宣傳,你會怎么做?(宣傳)
(2)領導要去外地調(diào)研,了解各地市共享車位政策落實情況,你作為隨從人員,應該怎么準備前期工作?(調(diào)研)
(3)為獻禮建黨100周年,你單位計劃開展“百年大黨恰是風華正茂”,黨史成就展主題活動。領導將此項工作交由你負責,你怎么做?(活動策劃)
備考技巧:計劃組織題也是比較難出彩的題型,所以在備考過程中就需要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做好準備。一方面可以嘗試自己去總結(jié)歸納概括機關(guān)單位中常見的活動類型,通過查看各政府官網(wǎng)的內(nèi)容,了解機關(guān)中活動組織的常見流程和具體活動方案,做好素材積累,擴充自己的答題豐富度。另一方面就需要應試者回歸題干,明確自身的身份工作職責職責及權(quán)利,深入分析活動的目的意義,根據(jù)問題能夠答出重點信息拒絕套路化。
人際交往類
人際交往在公考中也屬于重點題型之一,常見的人際交往會考查在工作中發(fā)生的人際問題,如與領導、同事、下屬、親友等。而不同的主體之間發(fā)生的矛盾可能只有人際問題,有的題型是工作及人際都出現(xiàn)了一定的問題。這種題型往往考查應試者是否會做人做事,是否具備共情能力,在單位中是否能構(gòu)建良好的團隊關(guān)系更好的推進工作,遇到人際問題時能否深入找到問題發(fā)生的根源從而有效的進行解決。
【例題】
小張剛進單位,工作積極性高,但是工作一段時間后受到同事的議論,同事們也都疏遠小張。如果你是小張你會怎么辦?(與同事)
通過以上介紹,我相信大家在人際交往類題型中,要明確題干中所有發(fā)生的問題,一一解決。不論是什么身份,都要遵循以下原則去思考自身工作有無做好。
(1)主動性。工作中要積極主動承擔責任。
(2)溝通性。工作中勤于溝通樂于溝通。
(3)適應性。面對不同的環(huán)境、工作、人際主動適應。
(4)服從性。作為下屬堅決服從領導依法作出的指示,同時積極建言獻策。
(5)原則性和靈活性。面對法律、規(guī)章制度、道德底線都要堅持不觸碰紅線,但同時保持靈活應對的態(tài)度。
面試技巧:樹立“人民中心”觀念 培育“群眾導向”思維
結(jié)合2021省考面試試題,經(jīng)過系統(tǒng)、專業(yè)的研究與分析,發(fā)現(xiàn) “以人民為中心”是省考面試重點考察內(nèi)容,且在考察形式方面較為靈活多變,難度較大。結(jié)合以上考情,結(jié)合面試經(jīng)典例題帶領大家共同解讀學習。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當前,我國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以人民為中心,走好高質(zhì)量發(fā)展之路,必須牢牢扭住保障和改善民生這個著力點,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guān)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diào)“以人民為中心”,是對“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一根本問題的深刻回答。“以人民為中心”內(nèi)容涵蓋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
一個政黨如何回答“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關(guān)乎這個政黨的性質(zhì),決定這個政黨的前途命運和興衰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diào)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對這一根本問題的深刻回答。中國共產(chǎn)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jié)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zhàn)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
接下來通過面試題目帶大家感受。
題目:運行于魯中山區(qū)的7053/7054次列車,全程運行184公里、共設24座車站,平均時速30多公里,最低票價僅1元。親民的票價,接地氣的服務,成為與外界溝通的主要橋梁,承載著沿線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對于該趟“慢火車”,你怎么看?這道面試題目看似是一則和火車有關(guān)的現(xiàn)象,看完讓人動容,更替山區(qū)的百姓高興。但在考試中要讓這道題目答出高度、答出亮點,就可以將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點名清楚。接下來進行示范作答:在這列“公益慢火車“的背后,看到的是鐵道部門主動擔當責任,充分發(fā)揮運輸優(yōu)勢,通過該趟列車確保邊遠山區(qū)相親出行和學生上學,更是“以人民中心”最好的體現(xiàn)。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這些“慢火車”,承載著沿線貧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像一條條隱形的橋梁,將山區(qū)群眾和全國各族人民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讓民生得到改善、讓幸福得到彰顯!
由此可見,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在各類面試答題中,尤其是涉及到民生工程、扶貧扶邊、干群關(guān)系、政府職能轉(zhuǎn)變、抗疫抗災、公共服務等話題時,作用非常顯著。各位考生要牢固樹立“平時多學熱點、考場活用熱點”的備考觀念,加強熱點儲備,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的經(jīng)典箴言和最新論斷,要及時了解、熟練掌握,以期在面試答題中實現(xiàn)“高屋建瓴樹觀點、善接地氣舉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