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知識:史書體裁常識
在全國各類考試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文學常識題,涉及到對史學著作的考察。而考察著作時,除了考察作者、朝代以及評價之外,還經常考史書體裁,包括編年體、紀傳體、國別體,典志體,以及通史和斷代史的區(qū)別,而這些都屬于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接下來就編年體、紀傳體、國別體以及斷代史和通史的區(qū)別進行闡述:
1.編年體:編年體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是編寫歷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簡便的方法,能夠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lián)系。
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孔子所著
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著作《左傳》——左丘明所著
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司馬光所著
2.紀傳體:以人物立傳記的方式記敘史實,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的體裁。
本紀:帝王的傳記,例如秦始皇本紀
世家:諸侯和貴族的人物歷史事跡,例如越王勾踐世家
列傳:其他英雄人物代表的傳記,例如屈原列傳
書: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內容的體裁
表:用表格排列歷史大事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司馬遷所著
紀傳體斷代史《三國志》——陳壽所著
二十四史(正史)均采用紀傳體。
3.國別體:以國(諸侯國)為主體記載,即按國家分類記載歷史。
春秋時期國別體史書《國語》——左丘明所著
戰(zhàn)國時期國別體史書《戰(zhàn)國策》——作者不明,劉向編訂
4.典志體:又稱典制體史書,以典制為中心,記述歷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損益。典制體史書是從紀傳體史書中的書志分離來的,發(fā)展為獨立的體裁。
中國古代史學上第一部有影響的典制史書《通典》——杜佑所著
5.通史:連貫地記敘各個時代的史實的史書稱為通史,《史記》、《資治通鑒》都是通史代表作。
《史記》——從傳說中的黃帝寫起,一直到司馬遷所生活的漢武帝太初年間結束,上下三千年歷史,《史記》目的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資治通鑒》——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宋神宗認為該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而欽賜此名。
6.斷代史:以朝代為斷限的史書。始創(chuàng)于中國漢朝東漢時期班固所著的《漢書》。二十四史中除《史記》外均屬此體。
總結:
編年體:某年某月某日發(fā)生了什么事
國別體:某個國家發(fā)生了什么事
紀傳體:某個人物做了什么事
典志體:某個典章制度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通史:時間連續(xù)相通不間斷
斷代史:某一時期為斷限,不連續(xù)
針對這部分知識點,一般以識記型考察為主。以單選題或者判斷題考察著作的體裁,或者給出體裁的特點來選擇相應體裁的著作。因此大家需要記住各個體裁的特點以及對應的典型著作,在考試中能夠根據題意辨析清楚。
【例題】如果你想到圖書館借閱一本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的史書,下列選項符合條件的是( )。
A.《國語》 B.《左傳》 C.《資治通鑒》 D.《戰(zhàn)國策》
【答案】AD【解析】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的史書體例指的是國別體史書。A項正確,《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記事。B項錯誤,《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書,也是中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C項錯誤,《資治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D項正確,《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于戰(zhàn)國初年,止于秦滅六國。故正確答案為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