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測判斷推理之邏輯判斷和類比推理解題技巧
行測類比推理之細分全同關系
在行測考試中,類比推理因題干簡潔而深受學生喜愛。邏輯關系是類比推理中常見的詞項間關系,其中全同關系是常考考點,今天帶大家走進全同關系,來認識一下全同關系的考點。
在邏輯中,全同關系指A、B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即A、B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稱謂。我們在做題的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多個選項具備全同關系,這時候還需要對全同關系進行進一步區(qū)分,把常見的全同關系分為三類:
第一類:學名與別稱
1.學名(前者是后者的學名)
玉米:苞谷;茭白:高筍;茄子:矮瓜;苦瓜:涼瓜;菊薯:雪蓮。
2.別稱(后者是前者的別稱)
城市:武漢:江城;廣州:羊城;大同:煤城;濟南:泉城;重慶:山城。
省份:湖北:鄂;江西:贛;河南:豫;廣西:桂;安徽:皖;海南:瓊。
名人:宋江:及時雨;青面獸:楊志;李逵:黑旋風;九紋龍:史進;燕青:浪子;玉麒麟:盧俊義;魯智深:花和尚;吳用:智多星;豹子頭:林沖;催命判官:李立。
第二類:音譯詞
羅曼蒂克:浪漫;巴士:公交;伊妹兒:電子郵件;摩登:時髦。
(前者是后者的音譯詞)
第三類:古今稱謂不同
長安:西安;姑蘇:蘇州;金陵:南京;公孫樹:銀杏;蹴鞠:足球;芙蕖:荷花;汴梁:開封;益州:成都;廣陵:揚州;江陵:荊州。
(前者是后者的古代稱謂)
了解了全同關系的三個分類之后,我們借助例題來了解一下考試的過程中全同關系這個考點的呈現(xiàn)形式。
例題:皮皮蝦:蝦虎( )
A雪蛤:林蛙 B.土豆:山藥蛋 C.知了:蟬 D.墨鴨:魚鷹
【答案】B【解析】皮皮蝦和蝦虎為全同關系,蝦虎是皮皮蝦的別稱。A項雪蛤和林蛙為全同關系,但林蛙是雪蛤的學名;B項土豆和山藥蛋為全同關系,且山藥蛋是土豆的別稱;C項知了和蟬為全同關系,但蟬是知了的學名;D項墨鴨屬于魚鷹的一種,為包含關系。
綜上,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全同關系來源于我們的生活,重在積累,考生在后續(xù)做題時需要對考點有清醒的判斷,精準、快速細分考點,多做題進行總結(jié)升華,爭取攻下全同關系的城池。
行測可能性推理中典型論證模型之“雙觀點”題目分析
可能性推理在行測邏輯判斷中涉及的題目數(shù)量比較多,其中的削弱加強題目尤為重要。那除了認識了解何為削弱型何為加強型題目,我們可以掌握一些典型的論證模型。比如經(jīng)常遇到的:枚舉論證,實踐論證,類比論證,求異論證等。這其中還有一類論證模型叫“雙觀點”模型,題目形式是針對一個現(xiàn)象的原因有兩個不同的觀點:原觀點——A是B的原因;反對者觀點——C是B的原因,一般讓削弱反對者觀點。那具體如何削弱?讓我們通過一個題目來看一看。
例題:教師:有學生最近經(jīng)常生病,是因為他們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家長:這和緊張無關,是學生們抵抗病菌侵襲的能力低造成的。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對家長的觀點提出質(zhì)疑( )?
A.抵抗病菌侵襲的能力低易使人情緒緊張
B.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的人,抵抗病菌侵襲的能力低
C.抵抗病菌侵襲的能力低易使人患上感冒等疾病
D.每到期末考試前,因生病而請假的學生就會增多
【答案】B【解析】家長的觀點:學生經(jīng)常生病不是因為緊張,而是因為抵抗病菌侵襲的能力低。問的是最能對家長的觀點提出質(zhì)疑的是?
A項,是在說抵抗病菌侵襲能力低和緊張之間的關系,但是咱們題干是要質(zhì)疑家長的觀點,緊張和經(jīng)常生病之間有什么關系?A選項沒有說清楚,因此無關選項,排除。
B項,指出是長期緊張引起的抵抗病菌侵襲的能力低,經(jīng)常生病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緊張,因此直接質(zhì)疑了家長的觀點,保留。
C項,說明抵抗病菌侵襲的能力低確實是學生經(jīng)常生病的原因,支持了家長的觀點,排除。
D項,未談及導致學生生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無關項,排除。
故本題選B。
回顧正確選項B,它說的是緊張使抵抗病菌的能力下降,因此指出最終學生生病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緊張。總結(jié)一下,這類雙觀點題型的常見的削弱方式:原觀點是A導致B;反對者觀點是C導致B;削弱反對者觀點是:A是C的原因。各位同學如果以后遇到這類“雙觀點”模型,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fā)作為參考,稍微留心就能更快更準確地將這類題目做出來。
行測可能性推理之“有因無果”的選項分析
在行測削弱型論證中,根據(jù)選項內(nèi)容可以分為因果削弱和非因果削弱兩類,其中因果削弱類的題目雖然考查頻率較低,但卻是一個難點,因此掌握解題方法是提高準確率的關鍵。對于因果削弱類的題目,常用的方法有因果倒置、另有他因、有因無果和無因有果,本篇文章將為考生們詳細介紹有因無果這種方法,希望以下的講解能給考生們做題帶來幫助。
這類題目特點就是題干討論因果關系,即討論A導致B,選項討論因A但沒導致C。下面通過例題進行講解說明。
例題:茶葉是中國人喜愛的健康飲品。一般人將茶葉沖泡飲用幾次之后,就將喝剩的茶葉倒掉。某專家對此指出,其實茶葉中能夠溶解于水的物質(zhì)是有限的,大量有營養(yǎng)的物質(zhì)仍然保留在茶葉中,白白倒掉實在可惜,人們應該將喝剩的茶葉吃掉。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反駁該專家的觀點( )?
A.茶葉中許多沒有營養(yǎng)的物質(zhì)也不能溶于水
B.茶葉中含有茶葉堿和微量元素,可以提神醒腦
C.茶葉中多數(shù)農(nóng)藥殘留和重金屬吃下去會被人體吸收
D.很多人將喝剩的茶葉留下來做茶餅、茶葉蛋等
【答案】C【解析】題干觀點是茶葉含有大量營養(yǎng)物質(zhì),所以應該吃掉茶葉。
A項在說茶葉中也有許多沒有營養(yǎng)的物質(zhì),但是題干討論的是應不應該吃掉茶葉,也不清楚茶葉中的無營養(yǎng)物質(zhì)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呢,所以不能削弱。
B項只是說茶葉中有能夠提神醒腦的微量元素,而這些微量元素會不會溶于水,能否通過吃茶葉補充這些微量元素選項沒有說清楚,不能削弱。
C項在說茶葉里面含有的農(nóng)藥殘留和重金屬吃下去的話會被人體吸收,那也就意味著吃剩茶同時會讓人吸收這兩種有害物質(zhì),所以不該吃掉茶葉,直接反駁了提干的結(jié)論,保留。
D是在說一些人對剩下茶葉的處理方式,但是我提干討論的是是否應該吃掉茶葉,無關項,排除。
故本題答案選C。
此題中題干認為茶葉含有大量營養(yǎng)物質(zhì),所以應該吃掉茶葉。也就是因為A(茶葉有大量營養(yǎng)物質(zhì))所以導致B(應該吃掉茶葉)。
選項C說明A(茶葉中有大量營養(yǎng)物質(zhì))但沒有導致B(應該吃掉茶葉)。
C項有A無B,質(zhì)疑了題干中的因果關系。
希望廣大考生能認真投入,進行大量題目訓練,從而拿下這一類題型。
2022省考行測重難點:你還在對“另有他因”和“無關項”糾結(jié)嗎?
在省考行測中,有一種考點叫做可能性推理,在推理過程中題干大多存在因果關系,這需要小伙伴們在做題的過程中梳理因果關系,對于削弱型的題型而言,在考試過程中,其中常見的削弱方法有“另有他因”,而在迷惑選項中也有一個和另有他因特別像的選項,是無關選項(除溯因推理模型外),有很多小伙伴對于這個點,很容易混淆起來,或者有的時候判斷不出來,也容易產(chǎn)生糾結(jié)。那如何區(qū)分或者有什么特點,接下來為大家講解。
首先,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感受一下:
例題:小明愛熬夜,所以長得胖。( )
A.愛喝奶茶也會使人發(fā)胖
B.小明愛喝奶茶,喝奶茶會使人發(fā)胖。
【答案】B【解析】題干直接給出一個觀點:愛熬夜使人長胖
選項A指出愛喝奶茶也會讓人長胖,但是題干討論的是愛熬夜會不會使人長胖,愛喝奶茶使人發(fā)胖無法說明愛熬夜不能使人發(fā)胖,所以A選項不能削弱,無關。
選項B指出小明有一個特點就是愛喝奶茶,并且明確指出愛喝奶茶會使人發(fā)胖的,也就是說小明長胖可能是因為愛喝奶茶,而不是愛熬夜使他長胖的,從而削弱了題干觀點。故這個例子選B。
通過這個例子,相信小伙伴們對另有他因的是有一個理解的,那就是引入其他原因來影響題干因果關系的成立,從而削弱了題干已有的因果關系。在實際的試題中,另有他因如何考察呢?
例題:《英國醫(yī)學雜志》發(fā)表的一篇研究成果顯示:吃白米飯最多的人和最少的人相比,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55%。有人據(jù)此得出結(jié)論,多吃白米飯易患糖尿病。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結(jié)論( )
A.遺傳等其他多種因素,也會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B.長期不吃或者少吃主食的人,也容易患糖尿病
C.白米飯缺少人體每天所需的膳食纖維等營養(yǎng)素
D.吃白米飯多的人,其他類型食物的攝入量也高
【答案】D【解析】通過提問方式判斷出屬于削弱型的題型來,接下來梳理題干的因果關系,題干認為多吃白米飯會導致患糖尿病。
A項證明其他因素也會導致糖尿病,但其他因素會導致糖尿病無法說明多吃白米飯是否會導致糖尿病,所以無關選項,排除。
B項說明不吃或少吃主食也會患糖尿病,這里的主食和白米飯不是一個概念,所以說明不了米飯和糖尿病之間的關系,排除。
C項說白米飯缺少一些營養(yǎng)素,但題干討論的情況是多吃白米飯會不會患糖尿病,那患糖尿病是不是因為白米飯缺少一些營養(yǎng)素導致的呢,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并不清楚,所以無法削弱,排除。
D項吃白米飯多的人,同時伴隨有其他特征,即其他類型食物的攝入量也高,那容易患糖尿病很有可能是其他類型食物的攝入導致的,而不一定是題干中多吃白米飯導致的,也就告訴我們可能是其他原因?qū)е赂菀谆继悄虿。橇碛兴虻南魅酢9时绢}選D。
對于這題的A項和D項,一個屬于無關項,一個屬于另有他因的削弱項,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真正“另有他因”有兩個要素:第一:題干研究對象同時也有其他特點;第二:這個特點與題干的結(jié)果有關。如果單純地說其他也會導致,這樣是無法削弱題干中的因果關系的,就可以把它歸為“無關”選項(除溯因推理除外)。相信各位小伙伴只要多了解、多思考,便可熟練的區(qū)分二者的差異,再也不用糾結(jié)了。
行測類比推理——“包含、組成”分得清
行測考試中,很多考生最愛做的一個題型就是類比推理了。因為這類題目讀起來不費力氣,做起來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但每次做完之后大家都會發(fā)現(xiàn),類比推理的正確率時而高、時而低,仿佛做對這類題目完全靠運氣。實際上,這類題目看似簡單,其實有很多的易錯點。那今天就帶大家來學習類比推理中的易錯點之一:辨析包含關系和組成關系。
首先,我們需要分別認識包含關系、組成關系。通俗地來說,包含關系其實就是A是B的一種,即A與B是包含關系,比如:手機是一種通訊工具,打籃球是一種運動。而組成關系則是A是B的一部分,即A與B是組成關系,比如:北京是中國的一部分、輪胎是汽車的一部分。
分別了解組成關系和包含關系之后,我們來一起做兩道題,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如何辨析這兩種關系。
例題1:自然科學∶化學∶化學元素( )
A.語言學∶漢語言∶文學
B.人文科學∶歷史學∶歷史人物
C.社會學∶社會科學∶社區(qū)
D.物理學∶生物物理學∶光合作用
【答案】B【解析】首先題干中“化學”是“自然科學”,二者是包含關系,“化學元素”是“化學”研究的對象。
A項:“漢語言”是語言,“語言學”是研究人類語言的學科,二者不是包含關系,排除;
B項:“歷史學”是“人文科學”,二者是包含關系,“歷史人物”是“歷史學”研究的對象,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符合;
C項:“社會學”是“社會科學”,二者是包含關系,但詞語順序與題干不一致,排除;
D項:“生物物理學”是“物理學”和生物學的交叉學科,“生物物理學”與“物理學”不屬于包含關系,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
例題2:建筑∶房子∶房間( )
A.汽車∶越野車∶車窗
B.電器∶電視機∶屏幕
C.醫(yī)院∶私立醫(yī)院∶醫(yī)生
D.餐具∶盤子∶筷子
【答案】B【解析】題干中:“房子”是“建筑”,屬于包含關系,“房間”是“房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組成關系。
A項越野車是汽車,車窗是越野車的組成部分,但車窗并不是越野車的重要組成。與題干關系不一致,排除
B項電視機是電器,屬于包含關系,屏幕是電視機的主要組成部分,二者屬于組成關系,與題干關系一致。
C項私立醫(yī)院是醫(yī)院,屬于包含關系,醫(yī)生的工作地點是私立醫(yī)院,屬于工作場所對應關系。與題干關系不一致,排除。
D項盤子是餐具,屬于包含關系,盤子和筷子都是餐具,屬于并列關系,與題干關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選擇B項。
通過以上題目的練習,總結(jié)出辨析包含與組成關系的方法:造句法。如果可以造句為:A是B,那么二者之間是包含關系;如果可以造句為A是B的一部分,那么二者就是組成關系。
希望這個方法可以幫助到大家,各位考生,對于類比推理的題目還是要多加練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