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公共基礎知識政治知識之實踐決定認識
在考試當中,關于綜合知識部分的考查,經常會涉及一些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試題,而馬克思主義哲學部分的學習,其難度較大,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哲學原理,并在此基礎上熟練應用,達到融會貫通。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容比較多,但是考試常涉及的考點主要集中在辯證唯物主義這一部分,其中認識論就是我們要掌握的一個重點,那我們就講講認識論當中的實踐決定認識這個考點。
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反作用于實踐。這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平時提到的一些詩句正是這個原理的生動闡述,例如: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辨之,這其實就告訴我們實踐的重要性。那具體實踐都決定認識的哪些方面呢?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第一,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也就是說,人們改造世界的實踐需要,產生了認識的需要,在實踐過程中得到了對于物質世界的認識;第二,人們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要想達到對于事物的深刻認識,只能經過實踐,別無它法;第三,從人類知識的根源來看,人們的一切知識都來源于實踐,畢竟實踐出真知。偉人毛主席曾說:“你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這其實就告訴我們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二、實踐是認識的動力
第一,實踐的發(fā)展不斷給認識提供新課題,產生新的需要,推動著認識在探索和解決新課題中向前發(fā)展,人們在實踐中不斷會遇到新的問題,產生新的要求,推動著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第二,實踐的發(fā)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這些工具延伸了人的認識器官,促進人類的認識發(fā)展;第三,實踐的發(fā)展不斷促進著認識主體的進化和人類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因為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提高自己判斷和推理的能力,從而推動認識的不斷深化。
三、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馬克思曾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由馬克思的這段論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人的思維是否正確的標準不在思維自身,而在思維所反映的對象,也就是說實踐所驗證的人的思維與客觀事物是否符合或是否一致。人類對自己的行為和對事物的看法有著不一樣的理解,每個人心里都有對真理不同的解釋和不同界限,而每件事情都有它復雜的背景,孰是孰非沒有人能說清楚,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找出真理性的答案。毛澤東在《實踐論》中強調,“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fā)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革命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而鄧小平也曾于1978年在《光明日報》發(fā)表題為《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進一步驗證了此哲理。
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沒有實踐就不會有認識,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而實踐的目的在于改變世界以滿足人的需要。要改變世界必須先認識世界。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必須滿足實踐的需要,為實踐服務。毛澤東曾說:“精通的目的在于應用”,這也就啟示我們從實踐當中獲得的認識必須回歸到實踐中去,最終要給實踐予以指導。
【試題練習】(單選)1.社會上一旦有了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這說明( )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實踐是認識的動力
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答案】B【解析】題干中強調的是社會這種技術上需要的重要性,結合選項,定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實踐決定認識這部分知識點,而需要正好契合人們在實踐過程中產生了新課題和新需要,這表明實踐是認識的動力。故本題答案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