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哲知識點: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在事業(yè)單位考試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一直以來都是各地考試考察的常考科目,其中唯物論屬于考查頻率較高的部分,但由于其在考試過程中常以理解性考察的形式出現(xiàn),這使得很多同學產生了一些怕學心理,然而只要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點有充足的理解和挖掘,在做題時做到舉一反三,注重解題技巧,也能很好地駕馭該類考題。本文政華公考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唯物論中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總的來說,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表現(xiàn)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物質決定意識
物質決定意識,即物質具有第一性,意識具有第二性,換句話說,先有物質,后有意識,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這里的“客觀存在”說的便是物質,而“主觀映像”說的是意識是人對于自己所見物質的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反映。例如,吳承恩在《西游記》中寫到了很多的槍、戟、棍、棒等武器,卻唯獨沒有對飛機、坦克等近現(xiàn)代武器的描寫,這是因為古代并不存在飛機、坦克這些物質,因此他無法去反映。
二、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反作用
意識對物質的能動反作用指的是意識在被物質決定的同時,也能夠反過來作用于物質。具體表現(xiàn)在:
1.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例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能夠促進人的身體健康。
2.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發(fā)展具有阻礙作用,例如,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對生活總是抱以悲觀消沉的情緒,做什么事情都從最悲觀角度出發(fā),最后一事無成。
三、方法論
1.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指的是按照事物的本來面貌去認識事物,在改造世界過程中實事求是。例如在鄉(xiāng)村振興過程中,振興舉措一定要結合本鄉(xiāng)本村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立足當?shù)丶扔刑厣徽瞻嵴粘卣叽胧拍茉缛諏崿F(xiàn)鄉(xiāng)村振興。
2.重視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一方面,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正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正確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
四、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相關習題
【試題練習】(多選)中國舊體詩多以中原及其周邊地區(qū)的生活為題材。進入近代,隨著人員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國舊體詩出現(xiàn)了反映西方社會生活的內容,如“地冷宜煙火,樓高可摘星”反映倫敦的陰冷氣候和城市風貌;“開函喜動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給遠方親人帶來的喜悅。從中國舊體詩內容的變化可以看出:( )
A.意識內容的變化本質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變化
B.沒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識的內容
C.有什么樣的意識內容就有什么樣的反映對象
D.意識內容的變化根源于社會生活實踐的變化
【解析】BD選項正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內容的變化本質上是物質發(fā)生了變化A說法錯誤;意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沒有客體當然不會有意識的內容B正確;意識是對反映對象的能動的反映,具有主動創(chuàng)造性和自覺選擇性的特點,C說法錯誤;物質的變化決定意識的變化,社會生活實踐變化了,意識內容也會隨之而變化,D選項正確。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D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