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地“有容乃大”。對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為陽,地為陰;天為金,地為木;天性剛,地性柔。認為天地和而萬物生焉。上述觀點不足之處在于:
A.否認了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
B.在自然觀上堅持了唯心主義觀點
C.沒有看到世界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
D.把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當作世界的本原
1.【答案】D。解析:天地和而萬物生,天地是世界萬物的本原,這是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樸素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一種或幾種實物,把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當作世界的本原。這是樸素唯物主義的不足之處。故本題選D。
2. 202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時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fā)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國際環(huán)境日趨復雜,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這體現了:
A.事物都處在絕對的運動變化之中
B.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C.事物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
D.運動是靜止的特殊狀態(tài)
2.【答案】C。解析:“和平與發(fā)展仍然是時代主題”體現事物相對靜止;“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huán)境日趨復雜”“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體現事物是絕對運動的,故題干體現了事物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A項說法不全面。B項表述錯誤。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D項說法錯誤,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tài)。故本題選C。
3. 科學研究發(fā)現,顏色淺的物體看起來比實際距離要遠一些,反之則顯得近一些,這是顏色深淺差異在人的視線中造成的錯覺所致。我國海軍的隱身快艇為了在近距離迷惑對手,使用了藍色和白色相間的海洋迷彩,讓敵方的目視觀察產生錯覺。由此可見:
A.意識能夠直接創(chuàng)造新的客觀世界
B.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被動的
C.人能夠認識事物本質并加以利用
D.錯誤的意識不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3.【答案】C。解析:A項錯誤,意識可以能動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但是不能直接創(chuàng)造新的客觀世界,犯了唯心主義錯誤。B項錯誤,C項正確,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并加以利用。題干中“我國海軍使用藍白相間的海洋迷彩,讓敵方產生錯覺”體現了意識的主觀能動性。D項錯誤,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主觀反映,即所有的意識都是根源于客觀存在的,所以無論是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根源于客觀存在的。選項表述錯誤。故本題選C。
4. 魯迅先生在《這也是生活》中指出:“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從哲學的角度看,下列對于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A.人與人之間都存在著直接聯系
B.人與人之間是普遍聯系的
C.通過意識活動,人們就能和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建立起聯系
D.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與人們的主觀世界有關
4.【答案】B。解析:A項錯誤,聯系具有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等,并非人與人之間都是直接聯系。B項正確,題干說明了魯迅認為周圍的一切事物與他存在聯系。表明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tǒng)一整體,體現了聯系的普遍性。C項錯誤,通過具體的客觀物質條件,人們才能和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建立起聯系。聯系具有客觀性,指事物的聯系不是主觀臆想的。
D項錯誤,聯系具有客觀性,指事物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故本題選B。